-
民间丧葬习俗整个流程:落气到圆坟
民间丧葬习俗已十分繁缛,并形成了相应的礼节。整个程序包括:候夜、送终、落地、报丧、戴孝、落材、封材、立孝堂、做道场、做七、出殡、安葬、点主等等。各地区又因地而有些差异,但大体内容基本一致。 (1)候夜。 当长辈病情加重时,他的子女都要守在床边,以尽子女最后孝心。这谓之“候夜”。假使某家长辈病重,而无子女守候于身边的,其子女就会被邻里视为不孝子女
2016年6月7日 -
古代骨灰下葬需要注意的事项
古代的殉葬可以大致分又两种情况,一种是人性,一种是人殉。人牲和人殉是两个不同的相念,人牲是把人看作动物一样杀死以后,用作祭把祖先和亡灵的相牲*我们现在对于为国或为民捐躯所用的牺牲这个动词,就是由古41这个名词演变而来。为国或为民捐躯,后来就被人们称为牺牲。意搓是大致相同的。人牲的现象比人殉还要早些,它大约出现在夏商印期,它的消失也比人殉要早一些,主要的大概是
2016年6月6日 -
推行文明祭祀,倡导绿色殡葬
逝者如何安葬,于家于国都是大事。一块墓地、几挂鞭炮,对于一个家庭而言,一般来说是逝者“入土为安”生者“凭吊有物”的必要。但在人口基数达13亿之多的中国,厚葬则必然导致土地大量被占用,使用不可降解材料则会使得环境被破坏。可用土地的有限、生态环境退化与墓位面积超标、过度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等已成显性冲突。为保生态、惠子孙,推动殡葬向绿色转型已是大势所趋、势在必行、非改不可。近些年来,各地按照国家关于生态文
2016年4月13日 -
清明节新丧葬风俗文化
清明节至。千百年来,放一挂鞭炮,哭一曲悲歌,烧一沓纸钱……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追思先人。时代变迁,如今,一棵树、一坛花、一面墙、一片海,甚至是一张虚拟的“网”……越来越多的人按新风俗祭奠逝者。岁月之河中,不变的是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核,变化的是“思时之敬”的祭奠方式。让我们在缅怀中珍重生者,在追思中感悟生命,在感恩中传承责任。“花坛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,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
2016年4月4日 -
殡葬礼仪注意事项
一、丧葬办理程序 1.死亡证明: 当亲人去世后,死者家属或单位必须取得死亡证明:正常死亡的,由医疗卫生机构出具医学死亡证明;非正常死亡的,由区、县以上公安、司法部门出具死亡证明。 2.注销户口: 死者家属持死亡证明书到驻地派出所注销户口。 3.联系火化:&
2016年3月31日 -
丧葬服务:殡葬改革的三道坎
太平间是死者火化入土前的必经之地,而记者采访发现,一些医院和殡仪馆的太平间却发生异化,从宁静之地变质为“扒活人一层皮,发死人身上财”的圈钱宰人之地。“要看最后一眼,先交2万元押金”、“不买贵的,就是不孝”,种种乱象背后,凸显政府的监管漏洞和基本公共服务缺位。(4月3日新华网)包骨灰用布市价才几十元,这里要价数百元的;寿衣店的利润够可观了,几百块就能买到的寿衣这里得掏3000
2016年3月27日 -
清明节各地的习俗
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,除了讲究禁火、扫墓,还有踏青、荡秋千、蹴鞠、打马球、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。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,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,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,以锻炼身体。因此,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,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,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。 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。秋千,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。它的历史很古老,最早叫千秋,后为了避忌讳,改为秋千
2016年3月21日 -
殡葬改革 移风易俗
日前召开的全省清明节工作视频会议宣布,从今年开始,以后每年清明节的前一个星期六为全省“殡仪馆开放日”,今年的“殡仪馆开放日”为3月26日。 视频会对清明节祭扫、开展老一辈革命家签名倡导火葬60周年纪念活动以及在全省殡葬系统开展“殡葬服务提升年”活动进行安排部署。随着清明节临近,会议要求各地加强组
2016年3月17日 -
寺庙骨灰存放架和万佛墙用来做什么?
相信大家在寺庙经常看到万佛墙、万佛架、骨灰存放架等,但是寺庙中为什么要摆放万佛墙、万佛架、骨灰存放架呢?因为寺庙被一般就大家认为是神圣光明净地。所以寺庙,包括祠堂皆是敬顺仰止之地,得妙法真如之地,当顶礼。寺庙庄严,神圣不可侵犯,寸土之间,可随顺而不可随意更改,敬顺即得妙法。 &nb
2016年3月11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