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殡葬文化的传承与创新
中国的文明源远流长、博大精深,其中殡葬文化更加具有丰富的内涵,并在人们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。但是近现代以来,随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、社会生活方式的变 迁,殡葬文化在当代已逐渐式微,殡葬行业逐渐沦为社会上不被了解、理解和谅解的行业,逝者的丧葬活动也逐渐蜕变为失去了文化内核的物质处理过程,不能不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。“生,人之
2016年1月18日 -
漫谈腊八节与佛教的渊源
释迦牟尼,本名乔达摩·悉达多,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,出生的年代正值我国春秋时期。本是一国的王太子,后因分别看到了老人、病人和死人,顿时觉得人命无常,想到人纵然活到高寿八、九十岁,荣华富贵也是如同过眼烟云,转瞬即逝。于是,出家修行,经历了雪山修习六年苦行,每天只吃一麻一麦,饿得不成人形,最终认为这种苦行并不是究竟解脱的办法,于是接受了一个牧羊女用杂米和着羊奶熬成的奶粥,恢
2016年1月17日 -
殡葬用品在电子商务发展前景
殡葬电商——这一看上去有些另类的电商,不只是在价格等层面揭开传统殡葬业潜规则的面纱,其更大的意义在于,潜移默化地唤起人们对生命和轮回的尊重。 唤起对生命的尊重 徐毅说,时常会有客人误把店当做古玩店,进来后才察觉到不对,让他也很尴尬。 徐毅开的
2016年1月15日 -
全国首个“殡葬生命文化研究与学生实践基地”在天津落户
主持人:听众朋友,全国首个以培养殡葬行业专业人才为目的的“殡葬生命文化研究与学生实践基地”昨天在本市揭牌成立,今后,这一基地不仅能为年轻学子提供实践载体,更可推动本市殡仪服务行业向现代文明迈进。来听见习记者刘倩的报道。 【现场音:我宣布“殡葬生命文化研究与学生实践基地”正式成立……压混】
2016年1月13日 -
儒家的殡葬文化
儒家的殡葬文化观 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地位与作用,倾江河之水而书写亦不能尽言。丧葬文化在儒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,与儒家文化的礼纪纲常和孝道观是相辅相成的。起于孔子、孟子、荀子,以至后世大儒朱熹、王阳明等人的学说,一脉相承。 1.孔子的殡葬文化观:慎终追远 孔子对于生死的看法,主张“天命观”,这与上古延续下来的宇宙观相契合。在《论语•颜渊》中,他说道:“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”,就是孔子对生死所作的
2016年1月12日 -
北方人应知的丧葬文化
华夏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、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。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生必需经历的,是无关乎一切荣誉、财富、权势的。每个人的一生都要面对生的喜悦和死的悲痛。生与死为人生两件大事,生为起点,死为终结。 华夏民族是一个非常讲究、非常注重礼仪的民族。生、老、病、死是人生必需经历的,是无关乎
2016年1月11日 -
殡葬文化起源与发展
人们关于殡葬的观念(如对死亡的称谓)、殡葬的操作(如丧礼)和殡葬实物(如纸钱、棺、墓地)中都寄托了一定的含义,即对人生的归宿、生命的价值、对永生的追求、对现存社会的反映等,这些就构成殡葬文化。因而,殡葬文化就是人们在殡葬的观念、殡葬的操作和殡葬的实物中所隐藏或寄托的某种“含义”。 如殡葬观念的一些词汇。中国人不直言死,多称“仙去”、“老了”、“作古”之类,这
2016年1月10日 -
新型殡葬服务悄然兴起—“私人定制”
新型殡葬服务的兴起,那么,“私人定制”的殡葬到底是什么样子?它又是否能被习惯传统殡葬的人们所接纳呢? 冬至日,我们寻找到杭州钱江陵园一批“试水”这个全新行业的从业者,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问题的答案。 讲述 人生告别式上没有嚎啕大哭 更像是和即将远行的老友说声“再见” 彭海超,29岁,来自吉林,毕业于长沙一所民政学院。在殡葬这个特殊的行业
2016年1月8日 -
台湾殡葬转型 吸引大陆学校赴台学习
据台湾《旺报》报道,大陆殡葬业整体产业水平不及台湾,基于认为台湾设有殡葬科系的学校,追求教学创新,并将服务业的概念融入课程,吸引一些大陆相关科系师生定期赴台取经。 台湾仁德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生命关怀事业科主任邱达能表示,近3年来,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、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每学期都会安排师生来校短期交流。 大陆年均死
2016年1月7日